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孩子爱模仿,社会实践体验就从穿上制服开始。日前,在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身穿各种制服的小交警、小城管,让前来参加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区县工作例会的与会人士印象深刻。
学生对职业形象的崇尚心理,是因势利导进行角色模拟教育的有利因素,彭浦镇组织工商、税务、房管、交警、部队等10个单位和部门与镇内10所中小学校结对,联手开展小城管、小交警、小房管员等“十小”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一别开生面的“制服教育”已成为未成年人教育的品牌。
每逢双休日,在闸北区永和小区活跃着一支身着制服的百人“小城管”,他们或规劝占道摆摊的摊主还路于民,或劝导居民不要在绿地大树上拉绳子晾晒衣服……这些“小城管”队员,都是永和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
华灵学校坐落在灵石路、沪太路交通要道,学生上学大都要穿越马路,学校和社区、交警中队共同建立了一支60多人的小交警队伍,让小交警做一名义务交通宣传整治员,带动身边的同学与家长,共同做遵守交通法规的好公民。
学生开始是觉得穿制服神气、好玩,经过角色体验后,才懂得做人的道理,进而提升到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风华中学开展“小环卫”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等情况,并跟随环卫工人劳动,在体验环卫工作辛苦的同时,增强了环保意识,也培养了卫生保洁习惯。新中高级中学在开展“小税官”活动中,注重将乏味的“税收”演绎为生动的案例,通过整理个人信贷案例,让学生明白诚信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一位做生意的家长,在家中“小税官”雯雯的督促下,改正了瞒报实际收入的行为,每月都开始如实纳税。
富有成效的“十小”活动,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家长反映,孩子成为“小记者”后,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了换位思考并能善解人意,回到家后能主动与父母交流。风华中学一些家长说,孩子成为“小环卫”后,生活上注意节俭了,常督促家里少用一次性用品,外出用餐吃不完的还要打包带回家。
< 上页 | 下页 > |
---|